雷锋源中文网
最快捷的苹果资讯

红米 Pro 体验:很「红米」,不「Pro」

在 7 月底那场声势颇大的发布会上,「神秘新品」小米笔记本电脑吸引了大多数的关注。相比之下,纵使找了 3 位明星代言人,红米 Pro 还是沦为陪衬,以至于在发布会之后,雷军又把红米 Pro 拿上来转了一圈,提醒大家还有这样一款新品。

不过对小米而言,比起还没有被验证过的笔记本电脑市场,红米 Pro 对小米的意义可能还要大一些。

从产品上看,红米 Pro 承载了红米、甚至小米手机的多个「第一」:

它是第一款有三位明星代言人的小米手机,第一款使用 OLED 屏幕的小米手机,第一款拥有双摄像头的小米手机,此外,红米 Pro 还是第一款把价格上探到 1999 元的红米手机,是第一款试图在线下铺开的红米手机。

这款背负了众多「第一」的红米 Pro 的表现如何?极客之选(微信号:GeekChoice)「好好体验」了一番。

不像红米,但又很「红米」

相比之前的红米手机,红米 Pro 在外观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。

红米 Pro 放弃了红米 3 和红米 Note3 上的「三段式」后盖,转而使用了一体金属机身。为了提升金属质感,红米 Pro 的机身还使用了高光阳极氧化处理,表面进行了拉丝处理。加上竖着排列的双摄像头,第一眼看上去,红米 Pro 很有些 HTC One M8 的感觉。

红米 Pro 体验:很「红米」,不「Pro」

不过无论是背部的观感和手感上,红米 Pro 都和华为 P9(金色高配版)有些类似。在发布会上,雷军表示「在红米 Pro 之前,这种工艺只被用在三四千元的国产手机上。」——正好符合华为 P9(金色高配版)的价格区间。

于是,我们就饶(xiǎn)有(dé)兴(dàn)致(téng)地找来了一部华为 P9(金色高配版),并仔细对比了一番。

红米 Pro 体验:很「红米」,不「Pro」

在背部的处理上,红米 Pro 和华为 P9 的确有些像,二者都是那种光滑又有些温润的感觉,有些类似陶瓷但又保留了金属冰冷的感觉,华为 P9 的表面处理稍微细腻一下。在设计上,二者也有一些相似之处,两款手机的边框两侧都用 CNC 切了两圈亮面的倒角。

但仅仅工艺和设计上类似,并不能说明两款手机拿在手里的感觉也是一样的,因为设计上的一些小细节往往会带来手感上的大不同。

红米 Pro 体验:很「红米」,不「Pro」华为 P9(左)和红米 Pro(右)

虽然红米 Pro 和 P9 的后盖和边框的连接处都有一圈金属倒角,但 P9 的后盖边缘和边框部分可以连成一条连贯的弧面,金属倒角仿佛是在这条弧面上切出来的,因此,当你用手划过 P9 的后盖和边框边缘时,并不会有割手的感觉。相比之下,红米 Pro 的边框部分则没有任何弧度,金属倒角的设计让边缘过渡更加的不顺滑。

屏幕玻璃和金属边框的过渡也是一个样子,华为 P9 屏幕的 2.5D 玻璃边缘、塑料包边、金属倒角基本是在一条弧线上的,过渡很顺滑,红米 Pro 的这三个部分则是「高低不平」,不仔细看的话,甚至很难感知到红米 Pro 的正面用了 2.5D 玻璃。

红米 Pro 体验:很「红米」,不「Pro」

在边框部分,华为 P9 采用了和背部类似的拉丝工艺,这让 P9 的金属后盖在手感和观感上都保持了很高的一致性,从工艺上看,在 P9 这种弧面的边框上进行这种拉丝处理是极为困难的,这也是 P9 在工艺上最难能可贵的地方。相比之下,红米 Pro 的金属边框直接是「粗犷」的喷砂。

由于这两款手机在过渡部分的处理以及工艺上的差距,再加上红米 Pro 「高达」 8.15 毫米厚的机身和 174 克的「体重」,虽然这两部手机第一眼看上去有些类似,但拿在手里的感觉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。

当然,受限于成本和技术原因,红米 Pro 的工艺、手感比不上华为 P9 高配版并没有什么意外的,毕竟后者的售价购买两台红米 Pro 了,但我们认为,在现有条件下,小米完全有能力把红米 Pro 的手感做得更加优秀。

红米 Pro 体验:很「红米」,不「Pro」

红米 Pro 体验:很「红米」,不「Pro」红米 Pro(左)和魅族 MX6(右)

魅族 MX6 就是一个正面的例子,通过边框部分的弧线处理、正面 2.5D 玻璃圆滑的过渡以及适当收窄的边框,虽然在绝对的工艺难度上,魅族 MX6 要比华为 P9 低上不少,但握持手感上能体验出的差距并不大,相比起同为 5.5 英寸屏幕的红米 Pro,MX6 的手感也要好得多。

用一句话总结红米 Pro 外观的话:红米 Pro 是史上做工最好的红米手机,但它依旧是一部「红米」。

小米的第一款 OLED,却不是 AMOLED

虽然被归入了定位更低的红米,不过红米 Pro 是小米第一款采用 OLED 屏幕的手机。

OLED(有机发光二极管)屏幕的原理和优点我们就不赘述了,有趣的是,在官方的宣传中,小米一直在用 OLED 来形容红米 Pro 的屏幕,而没有使用 OPPO、vivo、魅族、一加等多家国产品牌使用的 AMOELD,这又是怎么一回事?

红米 Pro 体验:很「红米」,不「Pro」

原因是 AMOLED 是 Samsung Display 的注册商标,只有三星制造的 OLED 屏幕才能叫做 AMOLED,而由于使用了来自和辉光电和京东方提供的国产 OLED 屏,红米 Pro 就只能叫做 OLED 屏了,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具体的显示效果。

红米 Pro 的最大亮度和采用三星 AMOLED 屏幕的一加 3 差不多,阳光下也基本可用。

不过在色彩还原上,红米 Pro 上的这块国产 OLED 屏幕有些问题。我们手上的这台红米 Pro 的屏幕有些偏绿,白色背景下有些雾蒙蒙的感觉,红米 Pro 的设置中提供了暖色、自然、冷色三种色温可选,但无论是选哪一个,屏幕色彩都有些不太对头。

这种观感让我想起了大概一两年前三星对外提供的 AMOELD 屏幕(不是用在自家 Galaxy 旗舰上的那种),有种浓浓的「AMOLED 味道」,近期采用 AMOLED 屏幕的手机基本已经不会有种感觉了。

红米 Pro 体验:很「红米」,不「Pro」红米 Pro(左) 和一加 3(右)

红米 Pro(左) 和魅族 MX6(右)

另外就是刷新率的问题了,我们在使用相机同时拍摄红米 Pro、一加 3 和魅族 MX6 的屏幕。可以看出,由于刷新率不太够,红米 Pro 可以看到明显的闪屏,采用 AMOLED 屏幕的一加 3 也有闪屏,但程度要低很多,采用 LCD 屏幕的魅族 MX6 则没有这个问题。

理论上,刷新率偏低会导致阅读屏幕时眼睛更加容易疲劳,但这个问题不太容易量化,我们也暂时无法确定地告诉大家红米 Pro 的这块屏幕是否会更容易疲劳。

此外,由于次像素排列问题,把眼睛贴屏幕上看(尤其是正在阅读文字),红米 Pro 的屏幕会有轻微的颗粒感,这也是 5.5 英寸 1080p 分辨率的通病了,一加 3 等采用三星 AMOLED 的手机也是如此。个人感觉是,除非你看惯了三星 Galaxy S / Note 上的 2K AMOLED 屏幕,否则这不是什么问题。

手机也能有「刀锐奶化」?

在单反和无反相机上,可以通过控制光圈大小、CMOS 尺寸、焦距等因素,来让照片拥有比较浅的景深,从而获得背景虚化效果。

不过在摄像头模块尺寸极为有限的手机中,在现有技术下,是不可能实现很浅的景深的。于是,手机厂商们就想到了另一个办法——「PS」。

不就是把背景虚掉嘛,我再加一颗摄像头,配合主摄像头就能记录画面主体的距离,然后再模拟浅景深,把景深之外的画面「虚化」掉不就行了。

本质上来说,这种背景虚化效果和美图秀秀等 App 的类似功能没什么区别,只是有了第二颗摄像头,可以根据拍摄的主体自动处理,这也就免不了出现「该虚的不虚,不该虚的虚掉」这样的情况。

红米 Pro 体验:很「红米」,不「Pro」

红米 Pro 之前,已经有了荣耀 6 Plus、360 手机极客版、华为 P9 等采用双摄像头,并拥有「大光圈」功能的手机,极客之选(微信号:GeekChoice)也先后体验了这三款产品,直观感受是效果一般,实用性有限。

为了测试红米 Pro 的大光圈功能,我们找来了华为 P9 作为对比。

红米 Pro 体验:很「红米」,不「Pro」由左至右分别由红米 Pro 和华为 P9 拍摄(f/0.95)

这组样张中,我们直接把两部手机的模拟光圈开到最大的 f/0.95,焦点都对在「人人车」这几个字上。可以看出,红米 Pro「虚」得有些过了,小车有一半都给虚掉了,华为 P9 的边缘虚化也不太自然,但基本保留了小车的轮廓,比红米 Pro 略好点。

红米 Pro 体验:很「红米」,不「Pro」由左至右分别由红米 Pro 和华为 P9 拍摄(f/4.5)

同样场景下,把光圈缩小到 f/4.5,二者之前的差距就没那么大了。

如果单纯比所谓的「背景虚化」效果,红米 Pro 和华为 P9 基本是「五十步笑六十步」,受限于硬件水准,两款手机的虚化都不太自然,边缘部分能明显看出后期痕迹,距离相机上真正的大光圈距离依然比较大,小米宣传的「刀锐奶化」更是无从谈起。

在照片观感上,华为 P9 要略好于红米 Pro,原因是 P9 的成像风格更加艳丽,而红米 Pro 色彩有些暗淡,曝光不也不太够,再加上 P9 对背景部分「虚」得程度更大,让照片第一眼看上去更加讨喜。不过我们需要强调的是,P9 的优势只是相对而言的,二者都完全无法取代真正的物理大光圈。

不太靠谱的拍照表现

「大光圈」说完了,我们看看红米 Pro 主摄像头的成像效果。

红米 Pro 的主摄像头采用了索尼的 IMX258 传感器,尺寸为 1/3.06 英寸,1300 万像素,集成了相位对焦,红米 Pro 没有配备光学防抖。

其实 IMX258 并不是什么多么「新鲜」的 CMOS,去年下半年发布的小米 4c 就的就是这颗 CMOS,而目前小米 4c 去网通版的实际成交价格已经跌倒了 800 元以下……此外,前段时间 360 发布的两款主打性价比的千元机 N4 和 N4S 也都使用了 IMX258。

作为对比,我们找来了魅族 MX6、一加 3、华为 P9 三部手机。拍摄过程中,四部手机都使用自动模式,一加 3 默认没有打开 HQ(像素精选)。借此机会,我们正好也可以看看目前国产两千档手机的成像水准。

红米 Pro 体验:很「红米」,不「Pro」由左至右分别由一加 3、华为 P9、魅族 MX6、红米 Pro 拍摄

在白天光照充足的情况下,四部手机的表现都还不错,互相之间没有拉开明显的差距。

仔细观察的话,凭借 1600 万的高像素,一加 3 的画面解析力最好,剩下三部手机的表现差不多。红米 Pro 的画面稍微有些偏冷,色彩饱和度偏低,和目前流行的「暖色 + 高饱和」的成像风格有些相悖,第一眼看上去不太容易抓住眼球,当然,不排除在小米在之后的 MIUI 更新中调整红米 Pro 的成像风格。

在白天的拍照体验上,这四部手机的表现也差不多,对焦测光都没什么问题。成片率也都很高,满足很多人爱说的「随手拍拍」应该问题不大。

白天都没啥大问题,下面我们进入更具挑战的「夜拍」环节。

红米 Pro 体验:很「红米」,不「Pro」由左至右分别由一加 3、华为 P9、魅族 MX6、红米 Pro 拍摄

在这组夜拍奥迪中国楼中,一加 3 的画面保留了惊人的解析力,是这四部手机中唯一可以清晰辨认出墙上砖头轮廓的,另外三部手机基本只能看到噪点了。在剩下的三部手机中,华为 P9 的表现略好于 MX6,红米 Pro 的画面很「肉」,噪点也最多,四款手机中表现最差。

红米 Pro 体验:很「红米」,不「Pro」由左至右分别由一加 3、华为 P9、魅族 MX6、红米 Pro 拍摄

最后的这组展车中,红米 Pro 自动启用了 HDR,但噪点依然很多,而且画面依旧偏冷。华为 P9 和 MX6 的表现差不多,略优于红米 Pro。一加 3 的画面略有些发黄,但画面解析力和噪点控制明显优于其它三部手机。

红米 Pro 体验:很「红米」,不「Pro」由左至右分别由红米 Pro、一加 3、一加 3(打开 HQ)拍摄

需要注意的是,这还是在一加 3 没打开 HQ 模式下拍的。打开 HQ 之后,一加 3 的画质还会有进一步的提升,比如上图中展车的车牌号,打开 HQ 后变得更加清晰。

拍照体验上,在晚上光线不太足的情况下,四部手机的表现都不算完美。相比白天,对焦和成片速度都会出现明显的下降,相比 iPhone 6s 有一定的差距,相比三星 S7 edge 差距明显。此外,在这种情况下,红米 Pro 的触摸对焦不太靠谱,偶尔会出现拉几次「风箱」后依旧无法对焦的情况。

最后简单总结一下,单纯从画质上看,无论是白天和夜间,一加 3 的表现已经很接近三星 S7 edge 这个级别的产品,只是在对焦等拍照体验尚有明显差距,放在国产机中,一加 3 的成像品质几乎找不到对手。华为 P9 和魅族 MX6 分别使用过了 IMX286 和 IMX386 两颗索尼定制的 CMOS,这两颗 CMOS 的参数几乎完全一致,P9 多了一个黑白摄像头,实际成像效果 P9 略好,值得一提的是,虽然 MX6 在画质上惊喜不多,但凭借着很高的成片率,MX6 的整体拍照表现明显优于魅族之前的任何手机。

至于红米 Pro,有些「古董」的 IMX258 无力对抗 IMX298 / 286 / 386 等索尼的新一代 CMOS,不太讨好眼球的成像风格则进一步拉大了差距。不过这也基本符合红米 Pro 的产品定位:比大多数千元机好,比「国产旗舰」差一些。

性能、续航和一些小细节

红米 Pro 的 SoC 为联发科的 Helio X20 或者 X25。简单来说,除非你经常拿手机玩 NBA 2K16 这样极其考验 GPU 的大型游戏,红米 Pro 上用的 Helio X20 / X25 不会成为体验上的瓶颈。当然,不排除由于优化问题,某些热门手游偶尔出现卡顿。

红米 Pro 配备了一块 4050 毫安时的电池,由于 Helio X20 / X25 的功耗明显高于此前的 Helio P10,实际续航表现大致相当于 3300 毫安时的 Helio P10 手机。实际用下来,红米 Pro 的电池明显比一加 3、魅族 MX6 等 3000 毫安时电池的手机耐用,一天下来绰绰有余。

不过红米 Pro 不支持快充,好在使用原装的 5V、2A 头充电不算太慢。关机状态下,实测半小时可以充 32%,一小时可以充 62%,90 分钟充 86%,完全充满大概两个小时。

红米 Pro 体验:很「红米」,不「Pro」

除此之外,红米 Pro 还有两个小细节值得注意。

红米 Pro 支持红外,应急时可以当遥控器用,好评,但遗憾的是,红米 Pro 不支持 NFC。

和小米 5 一样,红米 Pro 正面的指纹识别按键也位于正面,在设置中可设为轻触回主页,但不能像魅族、ZUK 那样设置成触摸返回。

它不是小米的 OPPO R9

最后,我们聊聊红米 Pro 的定价。

红米 Pro 有 3 个版本可选:标准版配置为「Heliio X20 + 3GB 运存 + 32GB 存储」,售价 1499 元;高配版配置为「Helio X25 + 3GB 运存 + 64GB 存储」,售价 1699 元;尊享版配置为「Helio X25 + 4GB 运存 + 128GB 存储」,售价 1999 元。

把红米卖得和低配小米 5 一个价,这超出了不少人的预期,并招致了不少网友的吐槽。即使相比 OPPO、vivo 等品牌,红米 Pro 的售价依旧很低,但谁叫它是红米,谁叫有 360 N4S 这样「不要命」的产品呢?

红米 Pro 之所以这样定价,线下渠道是个很重要的原因。为了在线下卖,小米就不得不给渠道留下数百元的利润,与此同时,为了线下渠道的销售,线上的价格还不能比线下高,这就导致了不那么「红米」的定价。

小米的这种做法,其实是承担了很大的风险的。如果线下渠道没有卖火,原本在线下渠道仓库的存货很可能会被低价转入淘宝等线上平台,导致小米商城等线上公开渠道的货卖不出去,结果是线下没什么突破,还一并影响了线上的销售。因此,红米 Pro 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确定于在线下卖场卖得好不好。

这恰恰就是红米 Pro 的问题所在:它不是一款为线下打造的产品。

红米 Pro 体验:很「红米」,不「Pro」

在设计、做工、屏幕、拍照等这些线下卖场的消费者最容易感知的地方,红米 Pro 表现得依旧很「红米」,缺乏「线下爆款」该有的精致和品质感。红米 Pro 还缺乏一个明确的卖点,在大家的产品做得都不错的情况下,店员口中一个简单、明确并且能打动顾客内心的卖点就可能直接转换成销量,比如 OPPO R9 的快充和指纹,vivio X7 的自拍,甚至是魅族 MX6 的设计。而红米 Pro 的卖点又是什么?大多数顾客搞不明白的 10 核?还是一试就「露馅」的双 jing 头?

而对比上面这几款同样主打线下的产品,红米 Pro 的最大优势是配置和售价。在这个硬件过剩的时代,配置恰恰是线下消费者最不容易感知到的地方。至于售价,考虑到小米品牌在线下的存在感一直很低,在产品不「对味」的情况下,单凭比「OV」低上数百元的售价能拉来多少用户还不好说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雷锋源中文网 » 红米 Pro 体验:很「红米」,不「Pro」

点赞 (1)
分享到:更多 ()

评论 抢沙发